分享5个月备战一次性通过2014年考试的经验——付出就会有回报
发布时间:2014.12.30 北京市查看:10782 评论:41
履行自己的诺言,写下自己的备战经验,希望能为参加2015年以后考试的同学提供一点点帮助。
今年4月份由于种种原因转行进了专利代理行业,除了听说过“专利”二字以外,毫无任何实际经验。
入行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通过代理人资格考试,所以给自己定下了今年通过专利法和相关法考试的目标——那时候根本没想过要一次性通过全部科目。
报名前,知道了思博,看了看大家的考试经验,知道实务较难,无数前辈在此折戟沉沙,而且所里有个前辈考了8年才考下来,可以说是饱受摧残啊。
报名时由于拿不到前一个工作单位的证明,很是苦恼担心了一阵子。后来在思博得到了大家的帮助,很顺利地通过了报名查验。
下面,就从报名开始谈谈我的备考经验,希望能供以后参加考试的同学参考。
1、报名:
网上报名很简单,只要填写各种表格、上传各种文件的扫描件即可。
如果无法拿到工作证明,可以使用劳动合同代替。
扫描上传并复印记载有合同起止日期、任职岗位和用人单位盖章的页面;
查验时口头跟查验人员说一下没有工作证明,有劳动合同,然后把合同原件和复印件给他,
他们会粗略地看一下,然后留存合同复印件就OK了。
2、下定决心:
其实我报考所有的科目,也是很偶然的,填报名表的时候突然决定尝试一下实务的考试,能通过更好,过不了明年再说,至少为自己积攒点考试经验。
数日以后,回家跟老爸谈起这件事时,老爸说哪有考试还要考第二遍的,既然报名了就努力考过。
我一想也是,何必明年再受罪呢,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于是,果断开始了全部三个科目的学习备战。
一直到进考场为止,很多次做实务真题都是各种挫折感,真是崩溃的不行,如果不是“不想明年再受罪”的信念支撑着,我也就放弃了。
实务确实难(这不是传说),但是再难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坚信少数通过的人里一定有我。
3、专利法备战:
(1)备考书:法律出版社小红本的《专利法注释本》(小册子,便于携带随时翻阅)、《专利审查指南》。
我之所以没买别的书,是因为时间比较紧,没时间看那么多,所以精简最重要。
很多老师写的书确实很好,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考虑购买,但是我没看过,所以不在此做任何推荐。
(2)法条的学习:
小红本《专利法注释本》很小很轻,随身携带没问题,所以我都是在上下班路上看的。
没有下载电子版到ipad或kindle等电子设备中,原因有二:
一是我这个人看书必看纸质的,看电子版一点感觉都没有;
二是那些电子设备一拿出来,主要作用就是娱乐了,什么微博、微信、视频、上网之类的,反正很容易让人不想学习。
我每天上下班来回坐车需要大约50分钟,除去上车往里挤、下车往外换的时间,每天保证40分钟看法条。
别跟我说车上太挤看不了,我也是早晚高峰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上挤车的人(地铁10号线的拥挤程度在北京绝对能排进前三甲)。
能拿出来手机看微信朋友圈、能拿出ipad看视频,就一定有足够的空间把书拿出来看,而且比那些电子设备轻很多。
每天40分钟,一个星期怎么也能看完一遍,包括专利法、细则、各种条例规定。
如此坚持4个月(不刻意背诵),一共可以看十多遍,到10月底想记不住都难,做选择题会很轻松,做实务题引用法条时随手就能写出来。
因此,不看电子版(防止娱乐)、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开车的不适用,我绿色环保不开车)就可以搞定法条了。
(3)审查指南的学习:
第一遍读的时候,那就是天书,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此时就是硬着头皮看,一定要硬着头皮一句一句地看,审查指南里没有什么废话,句句都可以拿出来当考题。
跳着看的,觉得各章前言没用的,就会在10月份时还问:“为什么没有新颖性就不再评价创造性?哪写这个顺序了?”。对此我只能说,第二部分看得太粗糙了。
备考时可以忽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四章
第二部分第七章
第二部分第九章
第二部分第十章
第五部分第八章
备考时可以快速翻看的部分(分值较低、可通过做真题掌握):
第一部分第三章
第三部分
重点中的重点就是第二部分(实质审查)和第四部分(复审无效)。
另外,建议从第二部分看起,然后再回到第一部分按顺序看。
第二部分是涉及实体的部分,其他部分大多是涉及程序的部分,先实体后程序的看书顺序会比较高效。
另外,我把每页的知识点用一两句话总结出来,写在每页左侧的空白处,这样书会越看越薄,精化都在每页左侧的几句话里。
我在备考时审查指南一共看了4遍,其中第二部分看了5遍。
4、相关法备战:
唯一的参考书就是杨老师的《相关法应试宝典》,绝对是宝典。
我大致是9月中旬才开始正式学习相关法的。
看书的方法就是看《相关法应试宝典》两遍。
第一遍从头至尾通读,看过一段知识点以后做相关章节后的题目,无论做错还是做对都仔细看解析。
第二遍先做相关章节后的题目,做完以后无论对错都回去看法条原文。
另外,将各种期限(诉讼时效、商标优先权、著作权有效期等等)分章节记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期限可以与专利法对比记忆。
相关法考点重复性高,掌握历年反复出题的高频知识点就差不多能拿到及格分了。
总之,就是花时间反复看书、反复记忆、反复理解就好。
5、实务备战:
由于实务较难、而且我也缺少实务经验,所以9月初参加了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办的实务培训班。(主讲老师我就不说了,免得成为广告贴。)
培训班最大的收获是老师给搭了大致的答题框架,也就是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能套模板的就套模板、减少自我想象和发挥。
听过课以后并不能让我及格,所以余下的时间里就是做真题练习。
我的方针就是不要做太多的题,但每做一道就做彻底。
所以,我只做了2011-2013年三年的真题,一共做了两遍。
出题人的思路是变化的,近三四年的题目代表了出题的趋势,而太早的题目与现在的出题趋势不符,改法也导致当时的标准答案失去了参考意义。
除了权利要求撰写题以外,余下的题目就是往模板里套,把相关的法条原文默写在每道题的开头部分。
这样上了考场自然也就会习惯性地套模板、默法条了,这些八股文很无聊,但是占很多分,而且没什么难度,就是一个习惯和记忆的过程,这些分数不拿太亏了。
有些同学说:懒得写那么多没用的废话。懒得写就丢分呗,保证自己能拿到90分的爱写不写,保证不了的还是尽量写吧,反正我都写了。
我都是严格在周末的9点到13点做题,也就是跟考试时间同步。
做题时最好去图书馆或者大学自习室之类的地方,安静无打扰,不会分心。
严格控制时间一是为了把大脑的兴奋点调整到考试时间;二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时间分配(用多长时间读材料、用多长时间写答案);三是为了练习自己的写字速度和工整度,多年不大篇幅地写字了,书写能力需要恢复。
上午做题下午比照答案找到自己的答题错误,想想答案为什么是这样的,哪些地方是想得太多了、哪些地方是应该概括的、概括的提示在哪里。
其实10月底做完最后一遍,还是很崩溃的,因为有些答案没有多少道理,解析也很无聊,所以套模板很重要——保证拿到能拿到的所有分数。
6、运用思博真题:
思博把近些年的真题都放进了模拟考试系统,是很好的备战工具。
我把2010年以后的专利法和相关法的题目都做了两遍。
做完以后要把做错的题目总结一下,看看哪些是马虎做错的,哪些是知识点没掌握做错的——这部分需要弥补学习漏洞。
我记得看过两遍审查指南以后第一次做2013年专利法试题时,才得了70多分,发现自己以为明白的知识点其实根本就不明白、或者是含糊不清的。
再认真看过两遍书,对知识点加深了理解以后,再做题基本上都能保持在120分以上了。
一定要用好真题,找到自己的学习盲点,然后突破这些盲点就是OK了。
以上就是我5个月的备考经验,全部都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笨办法,因为我也是个笨人,笨办法对我最有效。
决心和毅力最重要,付出了多少努力就一定会有多少回报。
第一遍看审查指南的时候简直如读天书,一定要有必过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把它读完,第二遍以后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了。
实务的练习也是一样的,有时候写得手指头疼了,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了,看标准答案时几乎崩溃了……这时候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坚信天道酬勤。
评论列表
快速回复
319wen
[5]思博市市长
主题:23 回帖:239 积分:709
热帖推荐
siceng
2015/01/12 16:49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哈哈好
2014/12/30 11:22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siceng
2014/12/30 13:03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布宪冰
2015/01/05 11:06 [来自江苏省]
0 举报319wen
必须是!
2015/01/05 14:08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小肋条
2015/01/06 11:32 [来自山东省]
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