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我,一名工作22年的涉外专利代理师

发布时间:2022.04.28 北京市查看:3535 评论:1

从开始踏入专利行业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20多年。中途虽然曾经迷茫过,但后来还是坚持下来并且一直走到现在。从最开始的万事开头难到现在的驾轻就熟,期间经历了很多难以忘记的事情,值此知识产权系列活动开展之际,拙笔勾画一下本人的从业经历。

————乔建聪 | 立方(广州)律师事务所

(一)从工业模具设计到专利圈
(1)初入职场

我大学的专业是机械电子工程。在千禧年的7月4日,我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活,坐上了南下广东的列车,来到惠州乡下的衣蛾工业区,开始了一份工业模具设计的工作。

初入职场,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印象很深刻的设计绘图用的显示器虽然是台式显示器,屏幕特别大而且是纯平面的显示器,用的设计软件好像是UG,据说是很贵的正版软件。刚开始觉得做模具设计挺开心,整体无忧无虑。但是后来公司规定设计师的手机要一直保持开机,甚至是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开机,因为生产线的工人随时可能对图纸有疑问需要打电话联系设计师去生产现场沟通解决技术问题,这导致睡眠质量很差,感觉压力也挺大,一年后我便辞工了。

(2)辗转深圳,进入企业专利圈
辞掉了设计师工作,当时有个在一个台资富士康公司专利部门工作的同学,跟我说,你其实也可以做文字工作,文字工作就和写文章差不多,其实也挺有创意的,客户给你一个产品,然后设计人和你面对面讲解产品结构,你根据理解把这个结构用文字描述出来,用专利去保护客户的产品结构。当时听了他的话之后我觉得挺有兴趣,所以就去面试了那家公司,结果面试非常顺利通过了。

进入富士康后,有资深的师傅带着写台湾专利,也有很多机会可以锻炼撰写美国专利,还有英语角,每天下班之后大概是6-8点有2小时的时间可以去一起学习英语。我记得有一个老外来自加拿大,他在英语角非常活跃,经常和大家交流英语。而且公司还聘用资深美国专利律师对我们处理的美国专利进行把关,且经常开展美国专利撰写培训课程,在课上,老师拿一个实际的产品,然后让大家用英语去描述这种结构,然后去互相点评这种描述是不是不清楚,是否有歧义或者描述的范围是否过于狭窄等等,当时那种学习氛围非常浓厚,也对我后面的涉外实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终入广州,进入专利代理圈
2003年,我离开富士康后,入职广州某大型代理所,开始专利代理工作,从甲方变成了乙方。在这里,自我感觉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记得当时有一家东莞的生产设计电子产品的公司,我们帮他们处理专利撰写的案子,他们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也有专利申请的需求,很多情况下我都是直接根据中文交底书先写美国的案子,然后再写中国的案子。

当时客户发明人给的交底书有时候是中文,有时候是英文,而且交底书描述的技术特征非常少,很多技术细节并没有披露出来,所以看着比较吃力,需要不断地和发明人进行沟通才能真正挖掘出这个技术发要保护的实质内容。后来开始写英文的专利申请文件,刚开始比较头痛的问题是自己的词汇量少,撰写感觉吃力,如果是翻译的话,是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外一种语言,技术方案已经成型,你要做的是转换文字表达形式,所以觉得没有那么难,但是用自己不是非常掌握到位的外语来撰写技术方案的话就难度挺大,因为需要从无到有去创造性地去想这个技术方案,怎么样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而且是用英语把它描述出来,后来逐渐处理了数十个类似的撰写案子,才慢慢熟练起来,我的职业生涯也就开始真正的朝着这个涉外的专利方向迈进。

(二)加入立方,开启新的一页
2008年,我离开这家代理公司进入了立方律师事务所。立方律师所是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律师所,有一个专利代理部门。在立方,我慢慢开始独立性地去处理涉外专利代理业务。记得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一个来自英国的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利申请案件的审查意见答复,生物的案子其实对我来说确实难度挺大,但是我还是鼓起勇气去不停地去研究技术方案,与本领域的专利代理人反复讨论请教,最终还是把这个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弄明白了,所以当时答复审查意见还是比较顺利,这个案子最终也获得授权。

另外,刚到立方的时候,在业务处理上还是有点胆怯的,因为之前做涉外基本上都是做实务,比如翻译、撰写、答审,都是直接处理案子本身,并没有太多机会需要和外方进行书面或口头的交流。但后面有一个很急的事情,我印象很深刻,是关于优先权的事情,要转达一封邮件给境外律所,但是之前我从来没有写过这种英文的信函和境外律所进行沟通,所以关于那种英文信函的写作我是一点概念都没有,所以同事就跟我说:你可以参考XX案子的转达函,我先给你写一个东西你参考一下,然后他键盘敲了几分钟,很快一段话就写出来了,然后我就稍微修改了一些内容之后就完成了。后来,这种工作做多之后,也就慢慢学会,熟能生巧了。

后来又接触到了转达审查意见,这是涉外专利申请的审查意见,需要翻译审查意见或者说就算不翻译也要把基本的审查意见的主要观点指出来,告诉境外律所。我刚开始也是自己去琢磨去翻译,包括那些中国专利法当时的一些术语怎么用,我记得有一本英文审查指南,当时参考指南的一些英文法律术语去翻译意见。处理过几十个审查意见翻译之后,其实慢慢也就熟练了那些不同的技术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基本上在脑海里面都会保存很多这类英文术语,形成了庞大的一套技术词典在脑海中,因此翻译起来得心应手。

工作这么多年,执业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顿挫,感悟比较深刻的两点就是工作态度和能力。这两点非常重要,先说能力,能力这个东西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才能够逐步提升,积累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实践,从错误当中吸取教训然后进一步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有时候曲折,但我觉得总体上还是在不断前进。而提到工作态度,这就是我当时非常缺乏的一个东西。我仔细思考过原因,有时候我缺乏那种耐心或者缺乏那种细心,所以在执业的初期也出现了一些低级的失误。比如说这个期限吧,有法定期限、客户期限、内部期限等,有时候作业错过了期限,虽然说很多情况下有补救的机会,但是却延缓了案子的进度,并且还可能会产生额外费用,所以不管是做国内业务还是做涉外业务,都应该有把期限放在最优先级的概念,要有责任心和负责任的态度。

另外,关于内外申请的案子的账单也要用心去审核,不能粗枝大叶。申报境外专利,境外律所开给我们的账单或者说开给客户的账单,这里边的学问也很大,说到这一点,其实我们就说得稍微远点,涉及到国内客户去国外申报专利,我们要给客户怎么样去报价,是报包干价,还是分阶段收费,不同的客户的考虑的出发点及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然后在给客户报价的时候,专利申请的中间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哪些突发情况,发生突然意外的情况下是否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实际上想不到的情况会有很多,要仔细去研究这个专利申请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参考境外律所给我们的报价,以该报价为基础并且结合这个案子的实际情况去给客户报价,就能尽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回到刚才说的外方账单审核的问题上,比如说有些境外律所答复审查意见或者处理事情是按时收费,其账单中有一项是复印文件的收费,可能文件就五六页,但账单说他花了0.5小时,就是说花了30分钟去复印几页文件,你想一下正常情况下,复印动作是复印机完成的,复印机的速度很快,就那么几分钟就可以搞定,所以这里显然不合理,这个就可以和境外律所去争辩,让他们调整账单金额。我们要掌握实务细节才能更好去跟国外律所沟通以及跟客户汇报。

(三)题外话,我的生活
(1)设计、不成功的民间发明人、骑行

工作之余,有点适当爱好作为精神追求也是一种非常惬意舒心的事情。一个偶然的因素,几年前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基本美国专利法的实务书,想提升一下自己,但是图书借阅期限只有3个月,那么厚的书在3个月内根本无法看完,遂萌生了将图书电子化的想法,然后马上行动,借助各种市面上可见的家用或商用复印扫描设备进行电子化尝试,发现效果不佳,书缝有黑影,导致书页文字缺失。后来google到国外有书刊扫描的专业论坛,经过对技术帖子研究后,我心中稍有书籍扫描设备的雏形,后来买了木工制作设备,自己尝试去做扫描仪,此过程曲曲折折,又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不断改进技术,但最终还是完成了设计和制作。下面这台丑陋的自制扫描仪就是我的成果,效果谈不上好,功能相对简单,但是基本能工作。

这台扫描仪的设计和研发,定格在第一个手工样机上,耗费了我大量的业余时间和很大一部分积蓄,没能圆了我的发财致富梦,但是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微信图片_20220428100632.jpg

我的业余爱好还有摩托车骑行。闲暇的时候,也出去骑行,通过这种方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的气息,领略独特的风景,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行。

微信图片_20220428100656.jpg
(2)后记
最后我要说的是,工作时好好工作专业一点,积极一点,认真一点,下班后就放松让自己舒服一点。这个从业回忆录我写得内容有点多,工作22年来的一些心路历程,也希望大家能够获得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一些东西吧。


作者:乔建聪  立方(广州)律师事务所涉外专利代理师
西安理工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大学本科
涉外专利代理师,熟悉海外主要国家的专利申请流程及专利申请实务,曾经帮助大量珠三角大型客户成功在海外获得专利授权,主要技术领域涉及机械、电子、半导体制程等。

来源:立方(广州)律师事务所,点击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经过三十年努力,我终于成为一名知识产权律师 @王宝云 | 立方(广州)律师事务所



 

 

 

标签: 涉外专利代理师


分享(3)

收藏(18)

点赞(5)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1楼
    你好,我想学习涉外,有没有推荐的书籍或者课程啊?

    2022/05/11 13:58 [来自山东省]

    0 举报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