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眼中的优秀发明人,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5.02.14 北京市查看:323 评论:0
代理人眼中的优秀发明人,是什么样的?
今天,从代理人的视角出发,说说看代理人心目中的理想发明人都有哪些特质。
当然,这些特质在本文中之所以被称之为“理想”,均是基于提高专利质量和获得授权的层面出发,所总结出来的一些特质,也均是有助于促成”产出优质专利”这一目的。
特质一 关注度高
打个比喻来说发明人和代理人的关系的话:专利申请像一个“孩子”,代理人和发明人就是这个孩子的监护人双方。要养育出来一个优质的专利申请文本,可以说,代理人是主要责任人,同时也必定需要发明人进行技术补齐。其中,代理人提供法律(专利法)规束,发明人补足技术深度。所以,代理人所期待的发明人特质之一,就是对于专利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度,对于专利申请这回事儿上心、负责,与代理人站在共同战线,通过沟通、交流,已完成专利文本的完善,以及更多权利可能性的探索。
举个案例:在我们一件发明专利的代理过程中,发明人提供的交底书里记载:要求保护的是一种药丸配方,并给出了其中的关键辅料和配比关系。而代理人在形成初稿并给到发明人之后,发明人发现交底书和初稿中的配比关系范围和实际生产中的配方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实际生产所使用的最优配方并不在保护范围之内。
后来,发明人确认了实际生产的信息、以及稿件中的信息,进一步联系了代理人,指出了这个问题,并给代理人提供了生产工艺过程的完整资料。不过,资料中的用量描述不够准确,不适合直接形成权利要求。代理人基于发明人所提供的新资料的信息,做了描述上的换算,将浓度、重量等综合信息转换为含义更广泛的相对重量份。经过发明人和代理人多次换算检查,最终“对齐了颗粒度”,写出了即针对到生产实际,又更容易拿到合理的大范围的权利要求。
特质二 专业
代理人期望的专业,是在专利所涉及的技术上的高度专业。尽管代理人的学历专业领域大致与技术领域吻合,但是,当落到每一个专利的具体方向时,在专业度上自然比不上深耕该领域发明人,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比如说,代理人是材料领域的背景,而交底书是关于高性能ASA材料的合成,那么代理人可能没有具体接触过这一详细方向,这时,就更加希望发明人能够补充提供一些文献记载之外的、更专业的信息。
举个案例:一件发明主题为钙钛矿电池包封材料的专利,结构如下:
其交底书中指出:该结构包括基层水氧阻隔材料、粘接增强层和丁基胶层。
现有技术如下:
现有技术的结构也包括基层水氧阻隔材料、粘接增强层和丁基胶层。
也就是说,从组成材料的角度看,两个方案是相同的。
该案件的发明人十分专业、耐心,给代理人讲解了一处区别在该领域带来的重要效果:
从圈出的地方,可以看出,两层的宽度是不同的,设计成了丁基胶层的宽度明显宽于粘结增强层,而形成包覆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层压后,通过这种宽度的差异,可以出现完整的丁基胶层的阻水结构,同时还能提高粘结力,避免丁基胶层和膜材料之间出现缝隙。
最终该信息也传达到了审查过程中,并获得授权。
因此,代理人希望发明人能够尽可能多的告知一些专业信息,从中有利于筛选出有用信息,使得案件授权或争取到更大的范围。顺便说一下,代理人非常喜欢发明人对于技术方案的“侃侃而谈”,这样更容易从发明人介绍的信息中,获得更多的关键信息。
特质三 信任
代理人与发明人之间互相信任,有时能够促成案件更高效、甚至超标准的完成,当然,前提是双方都是认真负责的。在双方都本着对专利申请专注负责的前提下,代理人充分接收发明人提供来的技术见解,并合理地表达在专利申请文本中,发明人也可以相信代理人在专利审查要求方面的专业程度,能够接受代理人提出的好的撰写建议。
有的情况下,专利文本和期刊论文的文本会有比较大的不同,发明人有时候更擅长论文的撰写,满足期刊的要求,因此,有时候在文本的风格上会有明显偏差。或者发明人了解专利要求,但是相对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可以适当听取代理人的建议。
举个案例:一个专利保护一种药物特定晶型的制备方法,在结果验证中验证了该特定晶型的透皮性能比原药物更优,尽管这个透皮性能对应的脱发用途是已知的。代理人建议可以尝试保护在该晶型制备渗透性提高的脱发药物中的用途。
发明人也很专业,认为这类应用的审查通常比较严格,难以拿到授权。代理人认为该案件涉及新晶型,可能会有争取到的可能,于是按照代理人的想法,增加了该用途的保护,最终该用途权利要求也拿到了授权。
前不久,也有发明人咨询过关于现有技术的疑问。事情是这样的:代理人检索的现有技术,尽管和技术方案较为接近,但是有好几个都是一些非学术网站的网页信息,或者个人发布的帖子,发明人说一般在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写论文的时候,不会考虑这些不正规的信息,因为他们基本都是不靠谱的。
后来代理人告知发明人,专利审查的过程和论文还是有不小的差异,对于专利审查来说,所有向大众公开的信息,都是可以作为评价本申请技术方案创造性的“现有技术”,无论是非学术网页、个人发布,还是视频号、公众号的内容,全部属于专利法中规定的“现有技术”,因此,在专利检索时,不得不充分的考虑这些信息。
经过一番沟通,发明人认可上述观点,并尝试这些看起来是“不正式”的公开的技术所能实现的实际效果,进而完成专利的撰写。
所以,小编在专利代理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一件严谨的、高质量的专利文本,仅仅通过代理人单方面的工作,往往是很难达到“最好”,只有加入与发明人的思想交流、碰撞后,才会帮助代理人找到更多的优化空间,通过沟通,不断地去靠近“最好”,把一个技术挖掘到“极致”。
因此,也感谢在代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高度专业、认真、负责的发明人,后面我们还要共同完成更好的专利文本。
评论列表
- 暂无评论数据
快速回复

精小石
[1]思博村村民
主题:392 回帖:422 积分:20
分享(2)
收藏
点赞(1)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