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不做FTO,假装不知道第三方专利,能够避免故意侵权吗?

发布时间:2019.09.23 北京市查看:3035 评论:3

最近笔者发现很多企业为避免“故意侵权”造成惩罚性赔偿,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故意不作专利侵权分析或FTO。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些产品国外相关的专利太多,如果做FTO,大概率是侵权的,在这种情况下做了FTO报告,列出一大堆高风险的专利,最后一旦被起诉,这个FTO报告有可能在搜证调查(Discovery)程序中被发现,反而成为故意侵权的证据。

这种想法看上去很有道理,实际上是不理智也不划算的。

首先,在具体案件中用FTO报告作为故意侵权证据的概率极低。这方面涉及到FTO的形式,以及搜证调查程序的问题。一般企业也不至于拿出一份有明显侵权倾向的FTO报告给原告作为要求惩罚性赔偿的证据。这是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更何况,有搜证调查程序也只在美国等少数国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其次,原告证明故意侵权有很多种方式,根本不指望用FTO报告。从美国已有的案例来看,一般对方注意到相关产品,只要想采取行动,很容易采取各种方式让对方知晓相关专利。在已有的几个诉讼中,专利引用数据也常用来被当成故意侵权的证据。例如威斯康辛校友基金会起诉苹果故意专利侵权就是以引用为证据的。从这件专利的引用分析看,苹果引用该专利最多。法院最后支持了原告的请求。



在苹果三星滑动解锁专利的世纪大战中,苹果也用三星的引用作为故意侵权的证据,相关专利被三星引用十几次。



今年8月份,美国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 LiDAR在加州北部地区法院起诉两家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涉嫌故意侵犯其专利,要求最高三倍赔偿,也是以两家公司的专利引用作为证据。

专利引用作为证据,被告有时候很难避免,即使自己不引用,审查员也会引用,总不至于为此不申请专利。

第三,提前进行专利风险分析,做好防控措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侵权,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实际上有很多侵权是可以完全避免的,有些专利即使绕不过去,专利本身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预警和FTO分析,早做准备,即使将来遇到诉讼,因为准备充分,也有对抗的资本。

可见,做FTO分析的好处十分明显,FTO成为故意侵权证据的担忧是完全不必要的,这种情况在管理程序上就可以避免,对方若要指控故意侵权,也不必以FTO报告为证据,相反,专利的引用、官方的告知用作证据更为常见。

当然,更关键的是FTO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侵权,对于绕不过去的专利,也能通过FTO或预警提前知晓,做好防控措施,提前准备,提高将来应诉的能力。而担心FTO作为故意侵权的证据不作FTO分析则有点因噎废食,多少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这就像人们担心被查出什么问题而害怕去体检的道理一样。明知前面有很多雷,提前知道一些情况,有些雷是很容易排掉的,为什么还要做无谓的牺牲呢?即使有部分雷暂时排不了,也能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将来的损失,假装看不见肯定不是好策略。


来源 | 佑斌 公众号
作者 | 佑斌
编辑 | 木三
版权归原作者,转载请注明来源。
感谢原创作者分享,如有其他作者投稿请投递至邮箱tougao@mysipo.com或联系@木三。


标签: 专利 侵权 FTO


分享

收藏(2)

点赞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1楼
    这种想法看上去很有道理,实际上是不理智也不划算的。

    首先,在具体案件中用FTO报告作为故意侵权证据的概率极低。这方面涉及到FTO的形式,以及搜证调查程序的问题。一般企业也不至于拿出一份有明显侵权倾向的FTO报告给原告作为要求惩罚性赔偿的证据。这是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更何况,有搜证调查程序也只在美国等少数国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其次,原告证明故意侵权有很多种方式,根本不指望用FTO报告。从美国已有的案例来看,一般对方注意到相关产品,只要想采取行动,很容易采取各种方式让对方知晓相关专利。在已有的几个诉讼中,专利引用数据也常用来被当成故意侵权的证据。例如威斯康辛校友基金会起诉苹果故意专利侵权就是以引用为证据的。从这件专利的引用分析看,苹果引用该专利最多。法院最后支持了原告的请求。

    这是在别人的博客上转载来的,原文地址是 tgz.com 糖果站。

    2019/09/23 13:56 [来自湖北省]

    0 举报
  • 第2楼
    laiqu123456 发表于 2019-9-23 13:56
    这种想法看上去很有道理,实际上是不理智也不划算的。

    首先,在具体案件中用FTO报告作为故意侵权证据的概 ...

    学习了!

    2019/09/23 14:00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
  • 第3楼
    本帖最后由 InnoPatman 于 2019-9-23 14:36 编辑

    听闻有企业IP管理者受到某些美律影响,同时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向管理层洗脑灌输错误观念,采用这种鸵鸟心态的做法。
    如果这种做法正确,基本上美国企业就会放弃进行FTO分析,但事实却非如此!
    诉讼可以采用恶意侵权的方法非常多,并不光靠发现FTO分析报告就必定成立,更不是不知者就无罪,相反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有时候法官会推定企业本身应该要知道这些属于市场竞争信息的专利信息,因此被诉恶意侵权是否成立,取决于被诉侵权方面对专利风险的态度是否积极,甚至会看是否有尝试进行专利回避,如果回避失败了,也不会被诉恶意侵权,这在美国是有判决存在。
    FTO非常重要,有心发展研发技术能力企业,拥有自主核心能力,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2019/09/23 14:33 [来自中国台湾]

    1 举报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