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如何答复“区别技术特征容易想到”的审查意见——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24.09.06 北京市查看:145 评论:0

审查意见中的创造性问题答复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创造性问题通常是审查意见中最常见的问题,因此掌握一定的技巧非常关键。

关于“区别技术特征容易想到”的审查意见,一般是在审查员认为在对比文件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可以得到区别技术特征。

           

笔者认为,针对这种类型的审查意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寻找答复思路:

1、分析对比文件是否确实公开了区别技术特征;

2、考虑分析推理是否合乎逻辑;

3、判断区别技术特征是否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案例分析

本申请中,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是: 过表达5'-脱氧核苷酸酶或其编码基因在促进大肠杆菌生产2'-脱氧胞苷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5'-脱氧核苷酸酶为YfdR。 
       

审查意见

审查意见中指出: 对比文件1[1]公开了一种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dCMP磷酸水解酶YfbR或其编码基因,以提高2'-脱氧胞苷生产的应用。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在于:过表达的酶有所不同。于上述区别,权利要求1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丰富用于生产 2'-脱氧胞苷的酶选择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在于:过表达的酶有所不同。于上述区别,权利要求1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丰富用于生产 2'-脱氧胞苷的酶选择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对比文件2[2]公开了: 来自大肠杆菌的5’-脱氧核糖核苷酸酶YfdR、YfbR均含有HD结构域,具备类似的磷酸水解酶活性。并且,YfdR相较于YfbR具备更高的催化活性以及更广的底物谱,YfdR对dCMP具备较高的催化效率,其同样能够在生产2'-脱氧胞苷的过程中起到催化dCMP水解的活性。 因此,为了进一步丰富用于生产2'-脱氧胞苷的酶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使用具备相似磷酸水解活性的YfdR来替换对比文件1中所使用的YfbR酶,使得YfdR或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从而促进大肠杆菌生产2'-脱氧胞苷,其技术效果容易预期。 总而言之,审查意见中认为: A、对比文件1公开了过表达YfbR或其编码基因能够提高2'-脱氧胞苷的产量 B、对比文件2又公开了YfdR相较于YfbR具备更高的催化活性(对比文件公开的技术特征) 因此,过表达YfdR或其基因,促进大肠杆菌生产2'-脱氧胞苷,其技术效果是容易预期的(审查员的推理)。

经过仔细阅读,笔者认为: 对比文件中确实公开了上述技术特征 那么审查意见的推理分析,是合理的吗?对比文件1的背景技术部分,笔者发现了这么一句话: YfbR在目前被鉴定或者编辑的磷酸水解酶中,特异性最强。 而前面引用的参考文献19,正是审查意见通知书中给出的对比文件2。

企业微信截图_20240906151712.png


综上所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比文件2了解到,YfdR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更广的底物谱、更高的催化效率,但仍然认为YfbR具有最高的特异性,是最好的候选基因,也就是给出了反向启示。 因此,可以从这方面着手说明,YfdR替换YfbR这一区别技术特征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 最后按照这一思路,根据创造性答复的三步法对审查意见进行答复,获得了审查员的认可。      
   

小贴士

         

英文或其他小语种毕竟不是包括审查员在内的中国人的母语,理解难免有不到位之处,如果能投入精力去研读对比文件全文,很有可能发现被审查员忽略的细节,而这个小细节很有可能成为非常有利的答复论点,大幅提高答复成功的可能性。

 

引用来源:

[1] Kim JS, Koo BS, Hyun HH, Lee HC. Deoxycytidine production by a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Microb Cell Fact. 2015;14:98. Published 2015 Jul 7. doi:10.1186/s12934-015-0291-8

 

[2] Zimmerman MD, Proudfoot M, Yakunin A, Minor W.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an HD-domain phosphohydrolase: the 5'-deoxyribonucleotidase YfbR from Escherichia coli. J Mol Biol. 2008;378(1):215-226. doi:10.1016/j.jmb.2008.02.036


分享

收藏(2)

点赞

举报

评论列表

  • 暂无评论数据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