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人体内的不安定因“塑”

发布时间:2019.01.07 陕西省查看:859 评论:0



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人体内发现多种塑料微粒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健康问题的时代,近期却爆出一个大雷——在人体内首次发现塑料微粒。

维也纳科学家搜集世界各地人类粪便样本及一周饮食记录,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有的检体中均验出塑料微粒,塑料种类达9种之多,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生活中常用到的塑料材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和聚丙烯(PP)。而从一周饮食记录可以追溯到这些塑料微粒主要通过进入人体内的——食物的塑料包装,及食物(鱼)。

    也就是说,塑料制品已经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系统,被海洋生物吃掉的塑料,最终重新回到人类的餐桌,进入我们的嘴里,胃里,血液里;食物的塑料包装散落的塑料微粒也直接随食物进入人体内。

    而这些塑料微粒为人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塑料微粒是指微米级至毫米级的塑料碎片,由于其粒径较小,可进入组织细胞,在脏器中蓄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肝损伤和内分泌紊乱等。而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塑料微粒的聚集,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引起上述伤害。

如何从源头上杜绝塑料产品的使用——禁塑令

    然而,塑料微粒的来源是广泛的,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食物塑料包装及被污染的食物。那么,从源头上减少塑料产品的使用才是根本。

各国出台了限塑令,美国自带购物袋购物可优惠并可抵税;日本主要是对商家使用塑料袋做限制;韩国无论购买多贵物品均不会赠送购物袋,需花钱购买,但商场会原价回收袋子,顾客可以旧换新;而我国也推出了较严厉的限塑令,但在执行时却变成买昂贵物品时商店赠送精美包装袋,在菜市场提供塑料袋也并未受限,罚更成为一纸空文,对供应方来说,限缩令变成了卖塑令。

    看来通过给塑料袋收费的限塑令来限制塑料产品的使用,对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防止塑料微粒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中收效甚微。

                                                                                             图1 外卖餐盒(来源于网络)

                                                                                   图2 深海鱼体内发现塑料微粒(来源于网络)

杜绝塑料微粒进入人类食物链的有效方法——寻找塑料产品的替代品

    那么,寻找塑料产品尤其是与食物包装相关的塑料产品的替代品,不失为杜绝塑料微粒进入人类食物链的有效方法。

    韩国在下达禁塑令后替代塑料产品——大米吸管产量暴增,大米吸管顾名思义是用大米为原料制成的吸管,这种吸管可在热饮中浸泡2-3小时,在冷饮中坚持时间更长,最大的优点是可食用,其本身的味道和大米锅巴比较像,质地比较硬;据韩国环境部的数据,韩国一年消费100亿根吸管和257亿个纸杯,其中的塑料要想分解掉,则需要500年的时间。通过这种可食用的替代品,韩国每年可节约大量的垃圾处理费用。

    从根本上的意义,吸管是与饮品和人类口腔直接接触的物品,用大米吸管 替代塑料吸管,可从源头上杜绝塑料微粒进入饮品或口腔,间接或直接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这么好的产品,在我国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此类产品呢,那小编就用SOOIP(WWW.SOOIP.COM.CN)进行简单检索下。在表格检索界面,选择中国数据库,在“名称+摘要+权利要求”字段,输入(吸管 or 饮料管) and (大米 or 可食用 or 食材 or 食物),检索,命中541篇文献(见图3)。

                                                                                                        图3 检索界面

    进入概览页面浏览,发现以下6篇相关文献,公开了吸管可食用,吸管的材质主要由淀粉、面粉或糯米等可食用材料。虽然未公开大米构成的吸管,但大米是常见的带粘性的食材,基于上述公开的食用材料的启示,也容易想到采用大米作为材料制作吸管。

    其实在很久前,就已经报道过用大米做原料的环保快餐盒,在中国第十届科技博览会上,展出了一项专利,利用陈化粮做原料,制作各种形状的环保可食用的大米餐具。


                                                              (想要获知更多更新奇的发明创造,可通过

进行检索哦~)

    由此可见,中国早就有环保可食用餐具的先例,但在推广力度上欠佳,导致塑料包装品滥用越发严重,建议政府在鼓励企业使用环保科使用餐具的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比如给予奖励或可抵税等。




分享

收藏

点赞

举报

评论列表

  • 暂无评论数据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