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企业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

发布时间:2013.07.25 湖北省查看:72485 评论:149

本帖最后由 Mufasa 于 2015-5-6 11:26 编辑

企业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
作者:房平木律师

终于有了一段闲暇的时间,让我可以坐下来整理一下多年来纷繁杂乱的思绪,算是对多年来自己企业从事专利工作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吧。

这个话题很大,从何说起呢?

很自然地想起了2007年的一个镜头。那时的我,算是刚刚接触专利不久,但已经有点飘飘然地自认为已经对专利有相当的了解,现在想来觉得真是有点滑稽。那时的我,在魔都遍投简历,大言不惭地宣称本人对专利无所不能,无所不懂。就在这样的基调下,我参加了一次面试,至今回想,宛如昨日。

面试我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前辈(男),从他的言谈举止很轻易的看得出是从技术半路出家来的。人很平实,给人的感觉是很认真,很严谨。因此当我自吹自擂地宣称“我能”的时候,这位前辈并没有直接打断我,而是很平和地问我,在企业里面从事专利工作,如何进行专利挖掘呢?然后就不动声色地双目直视我,静待我的回答。

这只是一场再平常不过的面试,并且由于多种原因我后来也没有进入这家公司(这个说法够官方吧)。但是至今已经过去六年多了,我之所以用“双目直视”来形容,因为他问了我这个问题之后的眼神,实在让我印象太深刻了。他就直直地看着我,他的眼神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企业专利工作的重要性,他不是在面试我,而是在急切地寻找答案。

在这场面试中我并没有提供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当时的我,只不过有一年多的专利工作经历的毛头小伙,我能提供什么样的答案大家也可以想象的到。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从那时起我就与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起一直到后来的六七年间,不断的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部经理,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企业的高管,技术部门的经理,工程师,同事,朋友。。。。。。。而在企业从事专利工作的六七年,也让我不断的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我把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这两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到后来,特别是近一两年,我认为此两者的边界已经不是很清晰,或者说需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后才能使得企业在专利积累方面变得真正强大。

为了避免误解,首先需要厘清一下本文所要讨论的专利的定义。申请专利的目的有很多种,有的是直接冲着政府资助来的,有些是冲着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者申请某些政府项目需要有专利来支持,有些是想单纯地想搞个噱头(可以对外宣称我公司有多少专利,但是实际上有可能在申请专利前,企业连交底书也不提供)以便在对外业务宣传中使用。凡此种种,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当然如果你感兴趣,我们也可以另外讨论一下如何快速制造成千上万的垃圾专利,不过那样实在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潮流。

我想讨论的专利,是基于以下目的申请的专利:为了保护创新成果,或为了取得竞争优势(知识产权方面和技术积累方面),或为了排除或对竞争对手的业务造成障碍,或为了专利运营,或为了增加专利诉讼,或许可谈判的筹码……总之,是尽可能地利用专利本质作用(合法的在一定时期内垄断市场的排他性权利)的专利。


分享

收藏(117)

点赞(12)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1楼
    本帖最后由 Mufasa 于 2013-7-27 17:26 编辑

    在一开始做专利挖掘的时候,我更多地认为专利挖掘是个案的工作(当然,我现在不这样认为),就是说某一个新的技术方案存在于设计人员的脑子中或者他所完成的工作中,所谓专利挖掘,就是把这样的技术方案找出来。于是,为了做到这一点,我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其中我认为最为失败的尝试是,费了很大的功夫跟技术部门的主管进行沟通,要求参加他们平时召开的技术会议,周会,项目会议等等,希望从他们的会谈的过程中发现可能蕴含的创新点。

    技术部门的主管和技术人员还是积极的支持专利挖掘的工作,因为专利也是他们的绩效的一部分。他们很配合,也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技术会议。可是结果让人沮丧。在技术会议上我们提出的问询很多时候变成了他们会议议程的一种障碍,而他们偶尔会突然问参加会议的IP人员“这个东西可以申请专利吗?” 当我们很爽快地回答“可以”的时候,其他技术人员往往也会质疑“这个东西也能申请专利?那专利不是多了去了吗?”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要再加一句“如果这种想法没有被别人公开,是可以申请专利的!”这样的事情重复几次之后,不少技术人员对专利工作乃至专利本身产生了明显的不信任或鄙视情绪。障碍还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对会议中可能涉及到的技术项目不甚了解,无法预知他们什么时候会讨论新的技术项目,什么时候会讨论以前的技术项目。而更根本的问题却在于,这种挖掘方式看似主动,实则是被动的接收或寻找专利。技术人员的想法如涌动的泉源,是一直涌动着的水流,而我们能从他们的会议中所关注的,只是偶尔从一汪清泉中用双手捧出一点点水,且顺着指缝往下漏。技术人员头脑中更多的具有创意的想法或新颖的设计,常常与我们擦肩而过而我们却无从得知。

    好吧,这种挖掘方法慢慢地无疾而终。我们还尝试过其他方法,例如通过对技术人员展开创新技法培训,头脑风暴方法培训,Triz 培训。在我所接触的范围内,我没有看到哪位同行,同事或公司通过创新技法的培训,收到了很好的专利挖掘的效果。尤其是triz培训,本身已经太复杂了,很多人会说有了解triz技法的功夫,不晓得做了多少事情了。Triz 自有其闪光之处,但是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的技术部门和IP人员而言,对于专利挖掘,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所能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好吧,还有一个本人认为是相当不错的专利挖掘方式,那就是在公司内部举办类似于创意大赛的活动。集中一段时间,发动公司所有的技术人员,以头脑风暴,思维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收集创意,创新设计,然后调动公司的其他管理资源进行评审,筛选。这种方法能够产生很多很不错的专利提案。需要说明的是,我早些年有幸在一家公司的IP部门以专利工程师的角色参与了这一活动。那时我从事专利工作的时间尚短,对管理,沟通方面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但参与这一活动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组织者需要有很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调动高层资源,能够调动公司行政,IT等不在IP本身工作范围内的资源,在公司内部宣传,推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才可以。这种方式好的地方在于,如果组织得当,推广有力,那么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很有价值的专利提案或点子。这种方式不好的地方在于,由此收集到的专利提案和点子天然具有发散性,不能做到有规划的布局(但也是无害的)。

    好吧,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我想说什么呢?走过了重重弯路,在最近的这两年里,我逐渐意识到,专利挖掘对企业的IP工作来说,不单单是个案的工作,更多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考虑到还要做一些有实际战术意义的专利布局,那么更需要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技术人员的大脑相当于是一座金矿,问题在于,企业IP人员却不是采矿员(为什么说企业IP人员不是采矿员呢?留待后述)。

    我认为最有效的专利挖掘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1)        公司有相应的发明奖励;
    2)        企业IP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方面的培训;
    3)        在内部检索和评审阶段要合理维护发明人的积极性;
    4)        专业和沟通能力上值得信赖的企业IP人员;
    5)        针对本公司的状况建立专利等级评价制度(这会对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后续我将慢慢尝试就上述每一个方面进行尽可能的总结和描述。

    2013/07/25 20:53 [来自湖北省]

    2 举报
  • 第2楼
    不好意思,这一段时间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耽误了太多时间。很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实际上,如果不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或者不感兴趣的话,这个话题挺沉闷的。

    我看了楼上各位的回复,想法都挺好的。特别是西林云顶的回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挖掘的同时已经有了专利布局的意思。想法很好! 在真正重视创新和专利的企业中,这种方**很有效的,但是需要比较多的资源(包括人力,时间,IP部门和研发部门的配合等)。

    下面分开说明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发明奖励

    我相信绝大多数公司都有关于发明奖励的规定。

    但可能奖励额度和发放方式有所区别。

    很多时候,企业的IP部门对奖励的额度没有多大决定权,能向领导提提建议就不错了,并且大多数情况下领导会面有难色。。。。。。。。不要动不动就提钱,钱不是万能的,你们自己要想办法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云云。

    我想说的是:企业IP人员应当抓住一切机会向领导争取提高发明人奖励的额度。必要情况下可以结合案例把涉及巨额的专利侵权赔偿或和解金,许可费等给领导讲一讲。另外一条要积极向领导灌输一种观念: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和通过施加激励的方式,技术研发部门的工程师都是可以产出专利的。但是,这两种方式产生的专利质量却有质的差异。(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想让一个工程师解决问题,他也许会在压力下想尽办法,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就申请专利而言,我想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可能想出一个创新的点子,也可能想不出创新的点子,对他及他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纯粹的压力之下,很难产出有价值的点子,或者即便能产出,量也是有限的(偶然的机会)。相反,如果是以激励的方式来促使技术研发的工程师来想新的点子,如果想出一个好的点子能够获得肯定,物质的奖励,精神上的肯定和赞许,那么他创新的热情就会源源不断,他会不断的追着企业IP人员问,去了解哪些是可以申请专利,而他也会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想好的点子。一个创新热情迸发的人是很可爱的,很感染人的。我只能这么说。我见过一些工程师因为有一些很好的点子,他会很兴奋,如果别人(包括公司)可以以正面的态度来对他进行肯定和赞许,那么,他的好点子就会源源不断。更重要的是,他会感染整个团队的人来想创新的点子。

    我经历过几家公司,刚好有两家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家以高额激励为主,另一家以压力驱动为主,专利数量与绩效挂钩。他们的专利奖励制度尤其是奖励额度是不一样的,效果截然不同。

    其中一家公司以美元计,另外一家公司以人民币来计,前者的额度竟然比后者还高。也就是说,实际的奖励制度相差六七倍以上。短短几年时间而已,前者已经开始可以利用专利来打压竞争对手了(通过专利提起侵权诉讼,索赔上千万;后者也在新技术领域发展数十年了,要说技术实力也挺厉害(国内重点院校的博士成堆,高层次人才很多),但是就专利方面的实力而言,我只能说差距很大。

    可能很多公司会宣称很重视创新,很重视专利。那我们就要好好观察并扪心自问:这个公司是真的很重视创新吗?真的很重视知识产权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的企业IP人员有义务让老板明白,好钢要用再刀刃上。发明人奖励就是好钢,技术研发人员就是刀刃。刀刃上用好钢,就会使得刀锋锋利无比,吹毛断发,见血封喉。快速积累的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会帮助企业攻城略地,让竞争对手望风披靡。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很现实,大家都不傻。名利双收的事情大家都会很有热情很认真很投入地去做。

    只有激发起了发明人创新的热情,让他很热情很主动地去想,这样的专利挖掘才能事半功倍,创新的点子才能源源不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发明人的创新的热情,就是那源源不断的活水。

    2013/08/13 16:58 [来自天津市]

    5 举报
  • 第3楼
    Mufasa 发表于 2013-7-25 20:53
    在一开始做专利挖掘的时候,我更多地认为专利挖掘是个案的工作(当然,我现在不这样认为),就是说某一个新 ...

    这里纠正一下,我认为比较有效的专利挖掘与布局系统包括如下方面的支持:

    1)        公司有相应的发明奖励;
    2)        建立合理的内部审查制度和专利等级评价制度;
    3)        企业IP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方面的培训;
    4)        利用竞争对手专利情报调查进行专利挖掘与布局;
    5)        争取领导的支持,有重点地推进某些领域的挖掘与布局;
    6)        与代理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重要专利的撰稿品质。

    2013/12/06 11:14 [来自湖北省]

    0 举报
  • 第4楼
    二、建立合理的内部审查制度和专利等级评价制度;

    内部审查制度简单了说就是公司内部决定一个专利提案是否要申请专利,在哪些地方申请什么类型的专利。

    好的内部审查制度有几个重要的作用,其一是过滤,把一些不具有专利申请价值的专利提案过滤掉,当然在有些公司,这部分的实质性的工作或准备工作应该是专利人员承担的,通过内部审查制度来进行最后确认。其二是对发明人而言具有激励作用。结合公司的运营策略,进行的客观的专利评审,会提高发明人的积极性。尤其是,最好能够吸收具有良好的专利布局意识和技术前瞻性的高管参与内部评审。如果他能够识别某些重要的发明并能及时的在评审会上给予发明人以充分的肯定,那么不单这位发明人会受到激励,整个技术团队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其三是贯彻公司专利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公司将来向那个技术方向发展?需要在哪些地方布局专利?站在这个角度去做内部专利审核,对技术部门和IP部门而言,是一种重要的导向,影响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的方向。

    最好是能够吸收公司的决策层参与进来,管理层级越高效果越好。最好是熟悉公司运营策略的技术高管(虽然他们的时间很宝贵,但是在新技术和专利上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他在公司的管理层级越高,对推动专利挖掘和布局会越有利,当然对IP部门而言也是一种压力,工作做的不到位会被骂。但这同样是值得的,被骂被重视总归胜过被边缘化。我认为这里的重点是,专利内部评审员熟悉公司的现在的和将来的运营策略,甚至在公司的运营策略做出调整时他能够及时获知。只有在熟悉公司的运营策略的前提下,他才能审查某一个技术创新是否符合公司的运营策略或技术发展策略,才能够发挥所谓的布局导向作用。在我以前工作过的几家公司,有两家是公司的最高领导参与了内部审核,且从不缺席,对专利挖掘和布局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早期还有一家是聘请技术部门的中层主管和IP人员组成内部评审会,几乎没有导向作用,专利挖掘和布局说实话是散乱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做到所谓“布局”。我理解的中层领导可能更多的关注自己手头或自己部门的事情,对其他事情是不太关心或者说即便是关心可能也很难起到推动作用。我个人认为,所谓布局应该是对整个局面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前提下才可能讲布局。

    另外一个工具性的制度是内部专利评级制度。我认为公司应该建立一套内部专利评级标准,依据重要程度对专利进行评级,并根据专利等级进行管理。每个公司可能都有自己的发展策略,甚至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策略。一个专利重要或不重要,只能结合公司自己的技术发展策略和运营策略来判断。不同的专利需要不同的申请策略和申请地域,需要**不同的精力和成本进行管理。如果没有等级标准的话,所有的专利一锅粥,必然会使某些重要的专利得不到有效的经营管理。如果所有的专利都进行高品质的管理的话,成本必然高的吓人。我们看看一些500强的公司,有的专利只在本国申请,有的专利会在主要的市场申请,而有的专利会进行全球申请。而如何判断某一个专利应该哪里申请?我想可能大多都有内部专利等级判断的影子。

    什么样的专利才叫重要?什么样的专利叫核心技术专利?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必须结合公司的经营策略和技术发展策略来设定。这是关键。设立一套合理的专利等级标准,是专利布局的第一步。虽然有点粗放。但是,因为结合了公司的技术发展策略和运营策略,会对专利挖掘和布局产生导向性的影响。

    设立内部专利等级标准的另一个作用是尽可能避免内部评审时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些技术的区别是很微妙的,重要或不重要,本身是一种主观判断。而结合了公司的运营策略和技术发展策略的一份专利等级标准,有助于领导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专利部门的人也好执行下去。

    给不同的专利划分等级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对专利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根据重要性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域进行申请,甚至根据等级标准在某些重要的领域进行专利提案的重点挖掘。

    2013/12/06 11:15 [来自湖北省]

    0 举报
  • 第5楼
    本帖最后由 Mufasa 于 2013-12-6 20:16 编辑

    三、企业IP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方面的培训;

    这个话题比较简单,大多数有点规模的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对技术人员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培训。

    进行培训当然是很有必要的,无需多言。我只想简单说一下培训的内容。

    个人认为面向技术人员的培训需要向技术人员讲明几个方向的问题就好了:

    其一,申请了专利之后对发明人有什么好处。例如1)公司的专利奖励政策;2)申请了专利之后作为发明人有什么样的好处,如署名权,通过提的专利彰显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积累,为自己赢得晋升或更好的工作机会等等,目的在于激励技术人员提专利提案的热情。

    其二,讲清楚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申请专利,这一点最好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不要照本宣科。务必要让技术人员明白,他的工作中或者他的设计中那些东西是有可能申请专利的。记得前面有人回复说专利挖掘的概念就像是挖金矿,从一大堆东西里面挖出金子来。我觉得这里可以把技术人员比成矿工,你要让他明白什么是金子,这样他才能挖出金子来。

    其三,要让技术人员了解一些专利的基本的标准,尤其是要让技术人员树立起尊重专利的理念,让他明白能提出一项发明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能够获得一项好的专利对公司的运营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而他如果提出了一项专利没有通过审核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我见过有的专利工程师为了挖掘专利,把专利说的好像是很容易很简单就可以申请成功获得授权。这非常不好,反而会让技术人员产生专利就那么回事的错觉,那么你很难再让他重新燃起对专利的热情,后续他再配合上也不会很积极。

    其四,要让技术人员明白专利交底书中需要描述的内容。有的企业的交底书太过简单,有些企业的交底书则太过复杂,甚至有的企业的交底书就是按照标准的专利说明书的格式。太简单或太复杂都不好,最好的方式是要技术人员给出需要给出的内容,不要少给,也不要多给,给的交底材料太少,则不足以完成披露,后续再跟事务所沟通甚至在检索分析的时候都会有问题,需要重复沟通;太多也不好,多则乱,容易淹没重点,也会增加后续沟通的成本。

    其五,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做一些稍微进阶一些的培训。例如讲企业的专利攻防策略,甚至更具体一些的专利侵权判断规则,例如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等。讲企业的专利攻防策略,会让技术人员从更高的层次明白专利对于企业的意义,从理念上把专利化作与技术工作不可分割的意识,而讲专利侵权判定规则可以让技术人员了解面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如何做回避设计。如果同时有做专利地图或竞争对手专利分析的话,那么让技术人员明白侵权判定规则等于是多了一条重要的专利挖掘渠道,可以请他们来研读竞争对手的某些专利,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可以申请专利的点子,因此而挖掘出的专利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有价值,这也是专利挖掘和布局的一种手段,当然这是要结合竞争对手的专利分析的一些成果来进行。

    书不尽言,抛砖引玉!

    2013/12/06 20:13 [来自山东省]

    1 举报
  • 第6楼
    插入一个话题。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专利布局呢?在进行专利布局之前当然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哦。
    个人的认为,之所以进行专利布局,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专利的特点。专利到了最后的具体应用阶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变为复杂的文字游戏。专利申请文件中的遣词造句,涉嫌侵权的技术方案的复杂多变,小小的区别就会引发歧义,使得认定专利侵权不是那么一件确定无疑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只用一件专利来指控竞争对手侵犯了我方的专利,胜算不大。竞争对手总是可以找到这样那样的瑕疵来挑战你这一份专利,甚至通过一些程序性的措施慢慢拖延下去。一言以蔽之,单个专利的杀伤力是有限的,即便是一件基础性的专利。

    其二,创新发明的发散性特点。如果不加规划地听任技术人员任意发掘技术构思进行创新,那么由此产生的技术方案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差之毫厘,谬一千里。漫天撒网等同于高射炮打蚊子。

    其三,要打造经得起推敲的专利,在专利处理上要花费很高的成本。(无论是寻找外部代理或内部人员撰写。虽说价格高的代理不一定真的好,但是好的外部代理价钱一定很高,而好的内部撰写人员需要支付的工资也必定需要相当高。这里面有个限定词“好的”,能称得上“好的”撰写人员必须要精准把握专利审查规则,专利无效规则和侵权判定规则,并在其中寻找微妙的平衡,当然,还必须能够逻辑清晰地深刻地理解技术方案。能够做到这些的人,无论在哪里上班,我相信没有相当水平的收入,都难以使得他能安心地好好研究案子并在具体的案子上发挥自己专业方面上的积累)。

    其四,企业本身可能都有自己的研发路线或技术方向,但是在进行稍微细分的基础上又有众多的技术领域。要圈占所有的领域大概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策略或技术发展路线,选择加强自己的强势领域或在某些弱势领域做一些预防性的动作。

    其五,如果到了专利应用的阶段,无论是去找竞争对手和谈,或者是进行侵权指控,或者提起无效宣告,或者进行专利授权等等引发的事态像极了两个玩家或几个玩家之间的商业战争。战争的特点决定了你不能全线用兵,不能只攻不守或者只守不攻,要知己知彼,要集中优势兵力在敌人的薄弱环节进行痛击。。。。。。。。这些因素决定了要用打仗的观点来经营你的专利,要进行布局。

    其六,专利的时间滞后特性。申请了专利之后,几年之后才能排上用场,申请专利时的屑小差池都有可能使你功亏一篑。你不能在兵临城下的时候才开始打造你需要的装备。


    所有上述因素加起来,使得进行专利布局成为一种必要的步骤,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需要有策略性的头脑帮助企业用心经营专利。弥合技术资源和法务资源之间的知识鸿沟是困难的。就个案而言,一个优秀的专利从业者也许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但是就一个企业而言,让企业领导明白应用专利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法律条件(有的领导懂技术,但不能深刻理解专利应用策略,有的领导有法务的经验或概念,但对技术却不甚了了)并调动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和法律资源,使企业做好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专利战争的各种准备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也许就是进行专利布局的必要性和关键性所在。

    2013/12/10 21:02 [来自湖北省]

    1 举报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