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2016专代考试备考经历与实务记录——拿了证,单位给!加!钱!

发布时间:2016.11.11 北京市查看:3772 评论:21

本帖最后由 siceng 于 2016-11-11 10:17 编辑

      先说我参加考试的原由,就一句话:拿了证单位给!加!钱!
      那当然是必须报!果断报!马上报!
      一查时间,我15年7月初发毕业证,15年6月底就截止报名,没有毕业证还不能报,我¥%&@#@&……
      转过年来为16年备考的时候,我听说15年的实务很难,心想躲过一劫,于是转悲为喜,16年一上考场,发现这搅拌棒比什么卡箍卡扣简单出十万八千里去,立时转喜为狂喜,等考完再看大家的讨论,不到半天又转喜为555了……这个后面再说。

我是备考经历的分割线

      开始备考,由于我是个一上课立时睡着,听录音效果同上的特殊体质,所以全程靠买书和从思博下文字资料过来的。
      书我首先买了杨立老师的历年真题分类精解,然而对我来说效果并不好,字又小又密还不容易找到重点。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实在没有耐心从解析中罗列的一大堆法条里自己找考点,而且大半天只做一类题觉得太单调,所以没几天就放弃了。这里我的心得就是,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资料,学习的时候平静甚至小开心的心情比起抗拒和厌倦的心情来说可以节约很多意志力,而在备考这种非常消耗意志力的过程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然后我就开始在思博网上做历年真题,在这里我觉得每道题的解释都简明扼要,而且有疑问的话还可以查看小伙伴们的讨论,很多时候我都会被一语点醒,感觉那是相当爽,而且既可以掐表做一整套,也可以只做几道来填充碎片时间,总之跟我的节奏很合得来(怎么我说得好像打广告,那请把广告费打到我的……醒醒!看看这是哪里!)
      总之十天内大概做了一千六百道题吧,最后统计的正确率大概六成多,因为一开始知识太少,只能做对一两成,然后慢慢提高到能做对八成左右。这个过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之后我才开始看法条和审查指南了。我知道我的顺序很奇葩,一般都是先看法条和指南再做题,但正如我之前所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说说这个顺序为什么适合我,我的学习动力极大地依赖于正反馈,如果先看指南,一来啃得很慢,二来内容太多记不过来,正反馈微乎其微,很快耐心就消磨光了。但先做题的话,一来正确率的上升是看得见的,就算只是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那也是上升了一倍呢,二来做完题很多知识点已经记住了,再看书的时候常常会发觉“哎这个知识点我懂”,心情会好很多。之前我听过一个理论“知七学三”,就是已经学会的知识与没学过的比例是七比三时学习效率最高,我感觉这对我来说是很适用的,所以干脆就采取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顺序。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我感觉客观题能有七成正确率之后,就渐渐将做题和看书的强度降了下来,将实务提上了日程。
      实务我是分成两个部分准备的,一是实质性的判断,比如无效的理由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给出的权利要求哪些符合规定哪些不符合、撰写时哪些是必特哪些不是、应不应该分案等等;二就是模板。
      准备实务的方式还是做真题,我下载了08到15的实务题,先解决实质性的判断,这个阶段没有大写特写,只是用简单的标记和几个词来记录自己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的判断,然后对答案。一开始错得很离谱,真让我去代理无效请求的话肯定能把请求人气死,怀疑我是专利权人派来的卧底,至于我写的权利要求,申请人看了之后大概会觉得不如拿代理费去喂狗,但做了几套题之后就越来越靠近正确答案了,这也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过程。
      等实质内容判断得六七不离十之后我就开始背模板,手抄了两三套题的答案,之后觉得记得差不多了就懒了,结果最后上考场还是忘了写无效请求依据的法条……泪……
      最后几天我把重要考点又巩固了一遍,然后就毅然决然地上了法场,不是,考场。

我是实务记录的分割线

      记忆减退得好快,只能写写我还记得的部分。
      第一题,把D1的技术方案结合起来判断权1的新颖性,错。权2的技术特征被全部公开而没有新颖性,错。权2无创造性,对。权1缺必特,错。权3不清楚,对。用单一性宣告权4无效,错。
      第二题选个最接近现有技术差点把我纠结死。我记得指南写得是“优先选相同或相近技术领域的”,D3的茶杯和茶壶的领域就算不相同那也是相近吧,公开的技术特征又最多,所以我选的是D3。然后按三步法写,区别技术特征是权1还有壶嘴和壶把,那么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怎么更容易地把茶水倒出来,然后去D2里找启示,然后……等等!what???这什么鬼技术问题!!讲了半天搅拌装置结果技术问题是怎么倒水???
      然后我就凌乱了,再看看D2,如果它是最接近现有技术,那么区别特征、技术问题、技术启示顺顺当当地就出来了,简直是把“选我选我”写在了脸上。可是哥们,你公开的技术特征也太少了啊!
      在万般纠结无奈下,我最后写的是D3破坏权1的新颖性,茶壶和茶杯的区别被我说成是惯常手段的简单置换,不管了就这么着了。
      再看权2,多一个叶轮和齿板,看D3有塞部和压片,感觉结构差不多嘛,好!惯用手段的简单置换!没有新颖性!
      权3保护范围不清楚,权4说的是另一回事儿……等一下,创造性呢,我还没评创造性呢!三步法我会背!给我一个机会!放开我我要评创造性!
      又在万般纠结无奈下,我把权2揪出来改评了它的创造性,虽然我感觉权2与D3的区别技术特征应该出现在D2或者至少在D3的另一个方案里,问题才会从新颖性上升到创造性,可是D3好像只有一个方案……算了把三步法写一遍得了。
      权3保护范围不清楚,我还顺手写了它引权2的技术方案没有创造性。
      一开始我没看出权4的毛病,但觉得就这么放过它不甘心,“请求宣告全部无效”写起来多爽啊。仔细想想,A22.2,A22.3和A26.4都用过了,但R20.2还没有用过哪,总得拖一个出来试试刀啊,再一看权4长得挺顺眼,好那就是它了!
      第三题我的独权的特征部分只写了搅拌装置穿过通气孔,别的都写进从权了,然后还眼瞎地写了一个方法独权……
      第四题的技术问题写的是在不破坏茶壶现有结构的情况下方便搅拌,技术效果直接从交底书里找了段顺眼的抄上了。

我是心得体会的分割线

      我的备考时间不算长,一个原因是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在老板的耳提面命下总算看过几页审查指南,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一直很注意让自己备考时的精神状态保持在最佳,想像自己是一块完全放松的海绵,找一桶自己最喜欢的知识之水,跳进去尽情地吸收,别人用盐水你可以用糖水,别人用啤酒你可以用果汁,只要对你来说吸收速率最快就可以。
      最后感谢热心的思博网友们,无论是你们无私分享的资料还是积极投入的讨论都让我获益良多。
      鞠躬!








标签: 记录


分享

收藏

点赞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11楼
    T152xxxx1388Nu 发表于 2016-11-11 10:36
    我打算等成绩出来之后写个完整版的,现在的话只要一回想就会不受控制地进入手抖心慌的状态…… ...

    好呢。好好吃饭。适当锻炼身体。
    闲暇的时候可以帮论坛好友和身边好友介绍对象作为休闲。

    2016/11/11 10:43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
  • 第12楼
    T152xxxx1388Nu 发表于 2016-11-11 10:31
    那是因为,它是一个硕士毕业证

    太有意思了

    2016/11/11 10:43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
  • 第13楼
    T152xxxx1388Nu 发表于 2016-11-11 10:36
    我打算等成绩出来之后写个完整版的,现在的话只要一回想就会不受控制地进入手抖心慌的状态…… ...

    哎  说的太心酸了

    2016/11/11 10:45 [来自河北省]

    0 举报
  • 第14楼
    T152xxxx1388Nu 发表于 2016-11-11 10:26
    我当时的确觉得权3引权2也无新,然后一看三个无新一水儿下来就把自己吓尿了,太惊悚了,所以就改写了无创 ...

    权利要求缺必特三种情况,1.现有技术没有描述清楚,2.缺少无新或无创的技术特征,3.缺少连接关系,那么么你认为权1无新,那么它必然就缺必要技术特征。

    2016/11/11 10:56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

    0 举报
  • 第15楼
    很逗趣,也很实在!
    “选我,选我”“加钱”!

    2016/11/11 10:57 [来自江苏省]

    0 举报
  • 第16楼
    我也是先做题又看了吴观乐老师的PPT,感觉真的很多都弄明白了。不刷题看了觉得都好难好难,好多要记得地方。刷了题觉得还行啊,很多都理解了。

    2016/11/11 11:04 [来自湖南省]

    0 举报

快速回复

头像

T152xxxx1388Nu

[7]思博铁粉

[北京市]

主题:1 回帖:15 积分:5453

广告图
广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