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年度专利申请数量制定依据

发布时间:2023.12.25 浙江省查看:308 评论:0

年底做统计、总结、计划、预算,突然想到一个话题,感觉可以写来跟大家交流,即年度专利申请数量制定依据。虽然计划没有变化快,实际完成情况总有诸多变数,但规划次年度专利申请数量,这一最为直观的KPI总是年底无法避免的环节,仅以我接触了解到的做个归类,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一、佛系化

1没有数量规划:基本不在年度规划之内,根据当年度具体研发情况或实际需要,能申请几件申请几件。

2领导拍脑袋决定:并无特定依据,随机定个数值目标(现实中一般是偏高的目标)。

二、精细化

(1)明确的政策数量要求为导向,如高企等政府项目对企业专利数量有要求、如承担的政府科技项目在验收时要求、如申报专利试点或示范企业数量要求、如申报专利预警和专利导航项目对专利数量的要求、如研发中心类(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对专利数量的要求、如科创版上市有发明专利数量要求等。

当远远数量满足政策项目需要的数量阶段后,企业制定依据有以下两种可参考:

(2)同行业公司专利申请量为参考,如筛选一定数量的同行,分析其平均后的:总申请量、总有效专利、各类专利类型占比、海外申请数量、年增长数量等,对企业专利数量所处阶段和以后发展做参考。

(3)“历年的年均申请量、或专利总数量”为基数设置,如上一年申请量500件,下一年增长10%,即计划数量为550件;如专利总数量1000件,下一年有效存量增长总量的10%,下一年度增加申请数量为100件。

以上两种一定程度可作为参考,但专利作为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载体,数量估算更多的是依赖企业自己的技术创新,有以下两种方式可参考:

(4)RD项目/在研产品线来估算专利申请数量,这种方式,数量不一定很多,但对公司专利体系和转化制度完善化要求比较高,将专利嵌入研发创新的全过程(因为若未在立项前、执行中、验收后均嵌入和检索分析,未能及时发现和调整研发失败或无明显创新成果的项目,跟“拍脑袋”决定数量的方式没有本质区别)。

(5)知识产权投入占研发投入比例,通过知识产权预算投入、估算专利申请数量。企业通常会按营收的一定比例作为研发投入经费,越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比例越高,其中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再根据各类型专利成本,估算大致申请数量。这种方式,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专利+与企业业务营收和研发创新的战略高度契合和同步调整+有实力和意愿投入足够的经费+也有足够多创新成果产出。如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56005,认定级别对研发经费投入和知识产权经费投入有要求。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NjU5OTcwNA==&mid=2247483838&idx=1&sn=483f11c069aeee9c3600de01aa57b811&chksm=c0e74dc9f790c4df6f5daf8a837fc63be5a5e94eb18d31832c93e5863c85956dfd2ab2a08bb9&token=324950970&lang=zh_CN#rd


分享

收藏

点赞

举报

评论列表

  • 暂无评论数据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