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企业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

发布时间:2013.07.25 湖北省查看:72366 评论:149

本帖最后由 Mufasa 于 2015-5-6 11:26 编辑

企业专利挖掘与专利布局
作者:房平木律师

终于有了一段闲暇的时间,让我可以坐下来整理一下多年来纷繁杂乱的思绪,算是对多年来自己企业从事专利工作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吧。

这个话题很大,从何说起呢?

很自然地想起了2007年的一个镜头。那时的我,算是刚刚接触专利不久,但已经有点飘飘然地自认为已经对专利有相当的了解,现在想来觉得真是有点滑稽。那时的我,在魔都遍投简历,大言不惭地宣称本人对专利无所不能,无所不懂。就在这样的基调下,我参加了一次面试,至今回想,宛如昨日。

面试我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前辈(男),从他的言谈举止很轻易的看得出是从技术半路出家来的。人很平实,给人的感觉是很认真,很严谨。因此当我自吹自擂地宣称“我能”的时候,这位前辈并没有直接打断我,而是很平和地问我,在企业里面从事专利工作,如何进行专利挖掘呢?然后就不动声色地双目直视我,静待我的回答。

这只是一场再平常不过的面试,并且由于多种原因我后来也没有进入这家公司(这个说法够官方吧)。但是至今已经过去六年多了,我之所以用“双目直视”来形容,因为他问了我这个问题之后的眼神,实在让我印象太深刻了。他就直直地看着我,他的眼神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企业专利工作的重要性,他不是在面试我,而是在急切地寻找答案。

在这场面试中我并没有提供让人眼前一亮的答案,当时的我,只不过有一年多的专利工作经历的毛头小伙,我能提供什么样的答案大家也可以想象的到。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从那时起我就与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起一直到后来的六七年间,不断的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包括企业的知识产权部经理,企业的技术负责人,企业的高管,技术部门的经理,工程师,同事,朋友。。。。。。。而在企业从事专利工作的六七年,也让我不断的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我把专利挖掘和专利布局这两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到后来,特别是近一两年,我认为此两者的边界已经不是很清晰,或者说需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后才能使得企业在专利积累方面变得真正强大。

为了避免误解,首先需要厘清一下本文所要讨论的专利的定义。申请专利的目的有很多种,有的是直接冲着政府资助来的,有些是冲着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者申请某些政府项目需要有专利来支持,有些是想单纯地想搞个噱头(可以对外宣称我公司有多少专利,但是实际上有可能在申请专利前,企业连交底书也不提供)以便在对外业务宣传中使用。凡此种种,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当然如果你感兴趣,我们也可以另外讨论一下如何快速制造成千上万的垃圾专利,不过那样实在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潮流。

我想讨论的专利,是基于以下目的申请的专利:为了保护创新成果,或为了取得竞争优势(知识产权方面和技术积累方面),或为了排除或对竞争对手的业务造成障碍,或为了专利运营,或为了增加专利诉讼,或许可谈判的筹码……总之,是尽可能地利用专利本质作用(合法的在一定时期内垄断市场的排他性权利)的专利。


分享

收藏(117)

点赞(12)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51楼
    期待后续

    2013/12/10 15:04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
  • 第52楼
    Mufasa 发表于 2013-12-6 20:13
    三、企业IP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方面的培训;

    这个话题比较简单,大多数有点规模的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 ...

    非常好,切合实际需求!

    2013/12/10 17:14 [来自广东省]

    0 举报
  • 第53楼
    持续关注

    2013/12/11 10:52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
  • 第54楼
    本帖最后由 InnoPatman 于 2013-12-11 11:06 编辑

    Mufasa 发表于 2013-12-10 21:02
    插入一个话题。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专利布局呢?在进行专利布局之前当然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哦。
    个人的认为,之 ...

    根據樓主的看法,我也分享一些看法。


    1.        專利維權中專利的有效性與有效的範圍,屬於專利價值風險之一。應用上是訴訟風險,但本質上與專利撰寫能力與品質有關。有機會可以開個專利價值(專利品質)的帖子,可以分享一些資料與看法。

    2.        產品與技術開發的組合方式,通常進行技術開發到能應用至產品上,很少遇得上一次就成功,通常是會透過執行多次的專案開發計劃後,找到最佳技術方案,最後才體現到產品上,但其他未體現的技術方案不代表未來用不到,因此只要與產品應用方案有關的技術方案,通常會一起打包申請。

    3.        承訴訟風險,主要是與專利撰寫品質及撰寫能力有關。
    審查規則與無效規則是一體兩面,關鍵在於專利標的的判斷、專利說明書的解說程度與新穎性及創造性的技術特徵布局技巧。侵權判定就與文字邏輯能力的培養有關,主要在於文字應用上下位階的流暢度,這與語意分析能力有關,但可以透過專利分析的訓練提升。

    4.        企業研發藍圖。智財策略整合企業競爭策略(產品(市場)、研發(技術)、行銷(授權))。專利策略指標就是一種很好的參考依據。

    5.        企業競爭手段,與競爭策略有關。知己知彼。平時進行專利資訊收集與競爭對手專利swot分析就是關鍵。

    6.        專利的遠見。Apple 專利維權成功獲得賠償金的案子中,有很多是10年前申請的專利。
    一般要能夠體現專利價值通常會根據產業產品的循環趨勢決定與競爭同業之間的落差決定,根據Darrell Mann分析數百萬篇的資料,手機業的產品技術應用創新週期大約在1.5年。因此對手將此專利技術應用至產品上,市場競爭對手透過產品模仿技術,加上一般技術開發案至產品應用快則1年,慢則5年以上的,例如碳纖機殼開發,最後再加上技術原型與市場產品在製程上的調整(fine tune),根據我的經驗,由專利申請到專利維權最短至少需要3.5年。

    2013/12/11 11:03 [来自中国台湾]

    0 举报
  • 第55楼
    InnoPatman 发表于 2013-12-11 11:03
    根據樓主的看法,我也分享一些看法。



    很地道! 比我说的更有深度一些。看的出是企业实战经验总结,而非理论空谈。

    2013/12/11 12:14 [来自山东省]

    0 举报
  • 第56楼
    来学习了,留爪,继续关注。

    2014/01/03 15:56 [来自浙江省]

    0 举报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