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温度君教你读专利——背景技术看撰写水平

发布时间:2021.11.28 浙江省查看:3493 评论:33

以前在企业里做知识产权的时候,阅读专利是日常工作。

现在到了律所我仍然保持日常阅读专利的习惯。

这种阅读有时是为了案件有目的地分析,有时也是纯粹为了消遣。

读到写得好的,庆幸自己学到了,看一眼代理人的名字,心中暗树大拇指;

读到写得敷衍的,就哈哈一笑,引以为戒。

现在国知局倡导高质量专利,也给出了一些评价标准。

但是聪明的你应该明白,那些指标的设立维度是客观角度的,是必须方便统计和量化的。除此之外,一篇专利其实还有很多其他阅读和评价的角度。

这个《温度君教你读专利》系列,就挑那些“其他角度”来写写,如何看出一篇专利的质量。

 

作者简介

11.jpg
1
 
从背景技术看撰写水平
   拿到一篇专利,初看著录项之后,我习惯先读读背景技术写的怎么样。

从专业角度讲,背景技术是用来精准定位技术问题的。读完一篇专利的背景技术,应该能够清楚知道这篇专利的技术方案到底是用来解决什么技术问题的。

技术问题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假设一篇对比文件能够影响一份专利的新颖性,那么首先两者要同属一个技术领域,而后便是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再次是采取同样的技术方案,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可见对于一篇对比文件就能够影响专利的新颖性的判定,其实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然而很多人误以为两份文献之间的技术方案相同便是影响新颖性了,其实这是不专业不严谨的。

在创造性的判定中,技术问题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创造性判定中,先定位一篇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公开本申请的最多的技术特征,从而能够筛选出本申请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技术特征,最后则是判断这个区别技术特征在本申请中所解决的技术问题,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否有其他对比文件中已经提前公开。

可见技术问题的有多重要,直接影响着一件专利的生死。

然而现在的撰写质量实在参差不齐。有些背景技术写的太过宽泛,有些背景技术甚至可以达到胡言乱语的程度,根本达不到能够精准定位技术问题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在专利审查过程中,会有审查员重新定义技术问题,从而选取相应的对比文件来评判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我们先来看一个反面例子。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0818574.8,名称为“一种汽车隔音性增强地毯”中,它是这样写的背景技术:

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装用地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家庭,柔软有弹性的地毯可以保护小孩跌倒了也不会疼痛。现有的地毯弹性不够,而且现有的地毯隔音效果差,还有待改进。

 

读后是否觉得很low?

通篇讲废话?

请问地毯谁不知道?写了一大段,其实根本没说出要解决什么技术问题。这种背景技术的撰写就是在“没话找话”,凑字数。再看另一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820849671.9,名称为“行李箱地毯及汽车”,它的背景技术是这样写的:

汽车的行李箱地毯是汽车行李箱舱内的主要部件,其作用是支撑放置在行李箱舱内的物品,并起到一定的隔热、隔音等作用。
(简要介绍汽车行李箱地毯的作用)
图1
为现有技术中的行李箱地毯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1
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行李箱地毯的收纳,行李箱地毯设计成可折叠式结构。行李箱地毯由三层材料加工而成,即作为承重板A的中密度纸板或者聚丙烯板、作为表层B的地毯面料,以及作为底层C的布料。其中,承重板A的主要作用是支撑、隔热、吸音隔音。承重板A远离表层B的一面设置有凹槽D,凹槽D沿承重板A的长度延伸方向贯穿承重板A。由于表层B为柔性材质,使用者在凹槽D处弯折承重板A,令承重板A部分重叠,即可缩小行李箱地毯的占地面积,完成折叠。
(结合标号和附图对现有技术做出说明)

但是,承重板A凹槽D处的强度较小,在行李箱地毯承重后,承重板A的凹槽D处的两侧会出现错位,产生承重板A与表层B分离和鼓包等现象。(精准定位技术问题)

 

这篇背景技术的撰写,是否读起来感觉质量更高?
同样是针对汽车内饰地毯的专利,背景技术写的天壤之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一是时间成本问题。撰写专利的人不愿意多花时间。
二是对技术方案吃的不透,对前期背景技术的检索不够。根本不清楚现有技术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更无法准确界定本专利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区别技术特征到底是什么。
我记得一位专利界的前辈曾经说过:对技术问题的定位越精准,专利的稳定性越高;那些对背景技术泛泛而谈,不敢轻易写到点子上的人,实际是对于自己方案不自信。
2
 
在背景技术撰写中对现有技术进行引用
如果一篇专利能够有引用信息可查,对于专利检索往往是事半功倍的。相信大家一定深有同感。
在做专利检索时我们经常发现,美国专利的引用与被引用信息很充分,而中国专利总是孤零零的放在那,没有“前因后果”。
仿佛从天而降,没有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创新一样。实际上凭空创新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读国外专利的时候,你也会发现他们往往在背景技术中引用多篇现有技术,来描绘目前这个申请所涉及的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何种程度,本申请又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哪些问题来做的改进。
近年来,很多国内专利的撰写也开始模仿这种模式,在背景技术中加入现有的专利文献。然而这种专利的引用到底用没用心,是不是在糊弄人,内行人一看就懂。(此处相信审查员深有感触吧)
我们来看一篇正面例子。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810002160.8,名称为“自移动清洁机器人”这篇专利中,它是这样写的背景技术:

 

自移动清洁机器人以其体积小、活动灵活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自移动清洁机器人领域中,清洁机器人本身的结构决定了其清洁效率的高低和使用寿命的长短。为了保证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的体积足够小巧,其内部结构被排布得非常紧凑,需要露出机体上表面的部件或者体积稍大的部件就会在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的上表面形成凸起部。同时,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的内部设有集尘盒,在完成清扫作业之后,需要将尘盒盖打开,取出集尘盒倾倒垃圾,因此,尘盒盖需要频繁开启和关闭。
(对技术背景做初步介绍)
比如专利号为JP5887016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上盖可打开闭合,但清洁机器人前部设置的凸起部,使上盖无法完全打开,若用力操作,还有可能使机器上盖损坏,影响用户体验。再比如专利号为KR1020150055915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搜索机器人,在机器人后部有储物盒,储物盒的上盖也可以打开或闭合,该闭合方式为最常见的一种闭合方式,同样地,如若上方有东西挡住则无法完全打开,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引用两篇日韩专利,对上盖打开的方式做介绍,同时提出问题:打开角度有限)
从上述背景技术中可知,现有技术中的翻盖转轴通常位于机体表面,或者通过连接件伸入机体内部,在这种情况下,翻开的开启角度只能≤90°,从机体内部取出尘盒或者执行其他操作的时候带来一些障碍,作业空间没有足够大。而且当翻盖打开的时候,翻转轴的一侧边缘和机体的上表面之间直接相连或者几乎没有间隙,这样就会与凸设于机体上表面的部分发生干涉。

 

 

如果你有时间去阅读这篇专利的技术方案,你会发现它的技术方案就是紧紧围绕打开结构做创新,使打开角度可以大于90度,且不产生干涉问题。
先不论这篇专利申请的新创性如何,本身作为一名专利从业人员,我会对这样的专利撰写人心生一份敬意。他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他充分尊重这个行业。

 

有些专利虽然背景技术中也引用了现有专利文献,但明显跟它的专利方案之间关系不大,就是随便检索了一个本领域的技术文件进来,糊弄一下客户而已。跟前面第一个那种说废话的背景技术撰写,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在此就不列举了,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的。

 

实务提醒

 

阅读辨别专利质量好坏的技能,主要是企业IPR平时在审专利交底,审代理所稿件的时候会用到。通过简单的阅读背景技术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个专利稿件到底写的用不用心,专利质量到底高不高。

多说一些。

其实一篇专利的质量,由方案质量撰写质量两方面构成。

方案质量就是本申请是否真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专利法意义上的新创性,而不是申请者认为的够新颖。因此方案质量是根本。

撰写质量高一些,可以锦上添花,但难以雪中送炭。

撰写质量低,却实实在在可以毁掉一个好的技术方案。因为撰写的瑕疵造成维权不利,这种案件不是没有(篇幅所限,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举例一篇最高院指导案例,对由于撰写瑕疵导致维权失败的案件进行说明,请大家关注)。

 

好了,今天先针对背景技术讲到这里。大家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有需求的朋友,一起来学习。

还有,不要忘记关注,点赞和再看!

你知道的,温度君只讲干货。

公众号原文链接


分享(7)

收藏(36)

点赞(20)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1楼
    好文

    2021/11/28 16:19 [来自安徽省]

    0 举报
  • 第2楼
    有嚼头

    2021/11/28 17:12 [来自上海市]

    1 举报
  • 第3楼
    帅啊!

    2021/11/28 20:37 [来自辽宁省]

    0 举报
  • 第4楼
    好文

    2021/11/29 07:57 [来自江苏省]

    1 举报
  • 第5楼
    额,下次是不是要从说明书摘要看专利写的好不好了?

    2021/11/29 09:15 [来自江苏省]

    收起回复 0 举报
    • 2021-11-29 13:59:58 [来自浙江省]

      回复 0 举报
  • 第6楼
    大所强调不在背景技术里面写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如果必要,技术问题放在发明内容里面写。为的是避免发现技术问题所需要的创造性劳动被认为是现有技术

    2021/11/29 09:21 [来自河南省]

    收起回复 1 举报
    • 2021-11-29 13:59:25 [来自浙江省]

      回复 0 举报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