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推荐位 推荐位

行业巨变:专利清零,行业清零!

发布时间:2020.02.25 北京市查看:7880 评论:59

1、序

这个题目很危言耸听,也很扎眼,也很让人心痛,也让人不知所措!!!

不管怎么,我们需要看清它,分析它,找到解决的方案!!


2、何为清零?

2.1 所谓清零,就是重新开始,一切归零,把前面的都不要了,所有基本都不要了。

2.2 清什么零?

(1) 资助清零

大家都知道,我们以前的专利数量都是政策刺激出来的,其中,核心就是专利资助。

大家申请专利是会赚钱的,比如申请给钱,授权给钱;发明给钱,新型和外观也给钱;国内申请给钱,国外更给钱!

但是,2018年11月,果汁局自己清零了:

申请不能给钱;只有发明授权给钱!

(2) KPI清零

大家都知道:果汁局是压任务的,国家给省里压,省里给市里压,市里给区县压,而且,为了保证任务,要层层加码的。

但是,2018年,果汁局也开始清零了:

现在不考核数量了,只考核质量,只考核发明授权。

(3) 各类辅助政策清零

大家还知道,很多东西都和专利挂钩的,高新、职称、**、户口等等。

但是,这些也开始,或者已经完成清零了:

高新的专利考核多了,也严了,造假的还要翻旧账;

**的专利直接取消了,没了!


职称的发明人变更锁死,空间也越来越少了!

下一步可能就是:户口,(它本来就是放开了,专利的价值也没啥了),招投标(这也很简单,直接用质量或者一纸公文取消就是了)。


3、大招清零

3.1 概述
这是写今天这个文章的初衷。

2020年2月3日,教育部、果汁局、科技部三部发文《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明确表达了:

1.高校不能考核数量;
2.高校要玩质量;
3.高校的专利费用要老师自己花钱;
4.高校要促移转,不要玩虚的。


也就是说,高校的这个文件,直接把以前的数量模式毙掉,重新开始。

重新建立专利质量,技术移转的模式,解决技术投入产生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变为企业的技术输入,技术输入变成产品竞争力的模式。

这也就是中国版的拜杜法案。

这个大招清零就是:以前所有的高校模式清零。

3.2 以前高校是什么模式呢?

一般来说,每个高校都有那么几个主力所,低价接案,基本不撰写,基本不答审,只是走个流程。

现在呢?这个模式直接清零。
太可怕了!!
高校专利有多少呢?

看看西安:从2008年开始的数量模式启动开始,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数量分别是:16万比12.6万。

现在,就是这12.6万清零了。

3.3 总结

高校清零,等于最后一个稻草,会把很多骆驼压死!



4、清的谁的零?

4.1 特征点
有如下特征点的,可能都是被清的对象。


特征1:高校业务占比高的,这类面临的问题最大。比如找其他解决方案。

特征2:销售顾问为运营模式的事务所,如果你的销售部门人员比较多,占比比较大,比较重要,那么,你可能中招了。

特征3:靠低价竞争的,低价等于低质,低质等于代理人水平不够,质量模式下,必然发展不下去。

特征4:老板不懂该业务的,老板不懂业务,还想质量为上,基本不可能。所以,大老板不懂业务的,也可能中招。

特征5:所谓的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免费模式,是低质模式,是销售为主的模式。

总结来说,不以质量为导向的,不重视代理人的,没有完善培训机制和质控机制的,可能都慢慢被清。

4.2 行业清零

说的严重一点,这可能是行业清零。

其理由是:

第一,现阶段的质量所太少,我个人的感觉满足上述五个特征的是绝大多数,这和国内大环境,专利的整体质量相关的。

第二,现在的质量所太少,只有有IPR真正考核的是事务所才能算质量所,但是,有多少家公司有真正的IPR呢?很少。

第三,现在的质量所太少,现在的价格太低,没有一定的价格基础,根本完不成质量模式。

第四,现在的质量所太少,除了北上广深有些所是质量所外,二三线城市的事务所多数不是质量所。

所以,因为国家要质量,要数量清零。所以,这就是行业清零。

只有极少数质量所可以很好的活下去,绝大多数数量所都有麻烦,大与小的问题,快与慢的问题。

同理,只有极少数有功力的代理人可以很好的活下去,绝大多数的代理人都有麻烦,也是大与小,快与慢的问题。

4.3 行业的发展分析

我们可以把行业分成三段:

第一段,2008年之前,社会整体意识不够,专利申请量不够,属于小作坊的方式多,外内业务的所是利润所。

第二段,2008-2019年,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专利,也熟练了,也要数量指标,就搞了所谓的知识产权战略,直接干到连续N年第一,遥遥领先。

第三段,2020年之后,清零,洗牌,洗行业。

这里重点说说第二段2008-2019年。实际上,2008年的政策推动是对的,大家都不懂专利,实践出真知,搞一下,就知道了。但是,这个东西要克制,搞2-3年,社会意识,基本能力出来了,就别搞了。就转换去做质量。

但是,搞上瘾了。一直搞了十年。

十年过去了,回顾一下,一地鸡毛,除了数量之外,没有拿得出去的东西。

怎么办?

出来重新来,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么说,小公司好转型,大公司转型难呢,不是不知道不该转,也不是不知道如何转,就是下不去决心,舍不下利益。

大家可以想一个问题?

如果你作为一个代理人,写了五年高校的案子,然后突然让你去写华为的、阿里的,你能接的住吗?

肯定是接不住,给你两年时间学习,你也接不住。【请不要问我为什么,接不住就是接不住】


5、解决方案


5.1 行业巨变下,只能靠自己

质量模式下的,行业应该是什么样的?
首先,价格要合适;
其次,人才有储备;
再次,行业有管理;
再次,甲方有需求;
再次,专利有保护;
最后,专利促创新,创新有收益。

与数量模式下的比较,行业是什么样的?


首先,价格没利润;
其次,人才低水平;
再次,甲方假需求;
再次,行业没管理
再次,专利没保护;
最后,专利孤立存在。
再问,数量模式向质量模式,如何转化?如何快速转化?如何转化成功?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大家自己猜)不会管事务所、代理人的死活。适者生存吧!

5.2 如何适者生存?

第一,先解决心里认知的问题

大家都心里明镜:未来是质量的模式,这点,没人有疑问。

但是,很多人都有侥幸心理,可能还很远,可能和我没关系,或者我是做质量的(实际上你不是,你就问你一个问题:今天给你一个阿里的案子,你能不能写,就可以了。如果能,就是,如果不能,就不是。)

所以,大家不要侥幸,不要大意,未来已定,但路在你自己脚下。

第二,再分析时间的问题

前面分析有点重,可能并没有这么重。但,这仍是快与慢,大与小的问题。

所以,我分析可能有3年左右的缓冲期。这三年是你走路的时间,不走,可能吃不成这碗饭了;走不好,可能也吃不成。

高校政策没出之前,我认为有3-5年,现在我觉得我要取下限。说实话,本来我也设计了新的高校模式,在这个政策下,也直接夭折了。

第三,如何做的问题!

a:我从绝大多数的代理人角度入手分析。

步骤1:先提升业务能力,我说的是真正的提升,千万要有自知之明。

步骤2:找机会去质量所,宁可钱少,也要去。这几年的老牌质量所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会在各地开分所,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

步骤3:写案子的水平是靠练得,是靠IPR折磨出来的,所以,去了就要好好写,认真学;学个2-3年,加上悟性,基础,机会,估计你就算上道了。

步骤4:上道之后,表示你可以吃这碗饭了,可能会像日本那个退休的首相,能写到70岁。我们这行是持续学习,不断进步的行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吧。

步骤5:有机会去做做IPR,去做做专利诉讼,去做做检索分析,去做知产顾问(真正的知产顾问)都是可以的。

b:我从绝大多数的代理所角度分析

代理所是最麻烦的,因为从数量模式下的顾问驱动向质量模式下的业务驱动是很难,很难的。所以,你必须做好心理、资源、时间、困难的心理准备。

我建议是:

步骤1:找个高手,提升公司的业务能力;

步骤2:在高手的指导下,找一些有意愿,有能力的代理人,独立一个团队出来;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个新的质量所的公司,按照质量所的模式重新玩;

步骤3:将老所的资源,客户,按照质量原则,慢慢的放到新所中去。

步骤4:利用这3年时间,慢慢转换,直至成功。

步骤5:按照质量所的模式,不断扩展高价值服务,构建代理人的价值驱动模式,构建合伙人模式,实现长期发展。这次转型成功,基本上也就走上了正途,也有机会成为百年老所了。


6、总结

事已至此,行业清零或洗牌,不可避免。
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分析、认真对待、早日动作。
希望大家都能转型成功,也希望行业发展越来越好!


来源 | 专利 质量公众号
作者 | 李鑫
编辑 | 木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创作者投稿请投递至邮箱tougao@mysipo.com或联系@木三。

标签: 专利


分享

收藏(1)

点赞

举报

评论列表

  • 第1楼
    申请不能给钱;只有发明授权给钱!这就叫清零了?
    况且,取消所有的专利资助?国家知识产权局会答应吗?

    2020/02/25 18:59 [来自浙江省]

    0 举报
  • 第2楼
    专利补贴在国家层面真的属于零花钱,08-19年正好是中国科技行业转型的10年,20年开始是质量到数量转换的一年,同样的,专利只是配合产业发展而已,看不到发展趋势的所必定不好受

    2020/02/26 08:59 [来自山东省]

    1 举报
  • 第3楼
    本帖最后由 fyf860106 于 2020-2-26 09:55 编辑

    专利行业的烂就在于,都是没见识,说什么泡沫,什么什么,也不看看整个的大势?

    所有行业都有泡沫,专利行业的泡沫非常小,一年几百亿的总产值,总补贴可能都不到百亿级别,,,,随便一个国企,补贴就不止这么点钱,整个行业还不如一个中等的,更别说一个行业了。

    房地产有没有泡沫?泡沫跟专利行业比如何?房地产行业的各种补贴的总和是 专利行业的补贴的多少倍?
    例如钢铁,汽车 等各种产业,哪个的补贴不都是碾压级的,专利行业这点补贴真的是微乎其微,九牛一毛。

    中国的经济运行体系是如此,不能看所处行业的补贴比例是多少,觉得比较高就不对;而要看是否超过所有行业补贴的平均水平,如果没超过则就是合理的,即便超过在一定范围内 也是正常浮动。

    2020/02/26 09:52 [来自湖南省]

    1 举报
  • 第4楼
    对于老牌所及老牌所培养出的代理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老牌所的舵手们对于行业趋向门清着呢,核心利益坚如磐石,他们眼中的专利泡沫正好利用“专利清零、行业清零”这股外力挤掉,反而整齐划一。资深代理人掌舵的中小所,影响也没那么大:资深代理人骨子里就是重质量的,口碑案源为主,行业清零后的真需求接案会增多。

    2020/02/26 10:07 [来自广东省]

    0 举报
  • 第5楼
    个人认为这些都还好,只有哪一天国家舍得给实用新型下手的时候才算行业大的改革,实用新型审查方式以及项目使用方式一天不变,目前的大部分中小型高新企业的专利有几个不是编的,如果一直这样,那这个行业就注定充满了各种专利垃圾

    2020/02/26 10:48 [来自江苏省]

    0 举报
  • 第6楼
    ip919 发表于 2020-2-26 10:07
    对于老牌所及老牌所培养出的代理人来说,影响微乎其微:老牌所的舵手们对于行业趋向门清着呢,核心利益坚如 ...

    是的!  说的太好了

    2020/02/26 11:09 [来自北京市]

    0 举报

快速回复